据中商情报网报道,全球
3D打印市场规模从1993年至2012年的19年间,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3D打印产业包括上游的打印材料、中游的打印设备、相关外设及其设计软件,以及下游的打印终端产品和工业设计服务等。WohlersAssociates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3D打印产业的销售收入规模已达22.0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8.6%,如果从1993年算起,年均复合增速为17.7%,最近两年同比增速升至25%的平台。
图1:3D打印市场规模增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局面
图2:Wohlers预测2021年行业产值达108亿美元
3DSystems和Stratasys两家龙头企业可看做3D打印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目前,3D打印市场基本处于欧美龙头企业领跑的局面,3DSystems和Stratasys在2012年的产值占全球3D打印行业收入规模的25.81%;从工业级打印机的出货量看,Stratasys(加上最近合并的Solidspace和Objet)、3Dsystem等的出货量占比高达75%。
图3:两家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
图4:两家龙头在工业级打印机出货量方面占绝对优势
3D打印龙头企业中报亮丽,但惊喜并不算大,较高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收购并表的因素。近日,3D打印行业龙头3DSystems和Stratasys分别发布了2013年中报业绩,二者收入分别实现37.97%和115.84%的同比增长,但实际上,较高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收购并表的影响。以3DSystems为例,最近三年中报的收入增速为54.3%、56.8%和38%,但如果不考虑收购并表,其内生增速仅是24.3%、22.8%和26.3%。Stratasys中报大增116%很大程度上得益于2012年底收购以色列著名3D打印公司Objet的并表因素,公司发布的二季度业绩快报也显示,二季度同比内生增速仅为20%。
图5:3DSystems最近三年的中报收入增速
图6:去年年底收购的Objet并表使Stratasys中报大增
尽管如此,通过研究公司的细项收入变化以及最新动向,观察到全球3D打印市场正在经历两大积极的变化。
第一,新的打印机、耗材、商业模式的推出,正在提升3D打印的性能,扩大3D打印的应用边界。从3DSystems二季度以来的主要经营动向,不断地推出具有全新性能的打印机、新的打印耗材以及收购诸如RapidProductDevelopmentGroup这样在3D打印扫描、设计有独特能力的厂商,成为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的主要抓手。Stratasys在今年6月19日宣布收购在桌面级3D打印机领域享有盛誉的MakerBot,也是公司向桌面级个人3D打印机领域挺进的重要尝试。
这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3D打印的市场规模,另一方面也使得龙头企业可以不断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拓展,优化产品结构,使得收入和毛利率均有出色的表现。
表1:3DSystems在2013Q2的主要经营动向
第二,亚太从无到有,欧洲经济回暖,亚、欧地区渗透率的提升将成为未来几年3D打印市场增长的强劲动力。从2012年工业级3D打印机的地区市场份额看,美、欧占据了80%,亚洲只占5%;从截至2012年底工业级3D打印机的存量结构看,美、欧也是以81%的份额遥遥领先,中国、日本也只分别占据4%和3%。而从3DSystems中报披露的收入地区结构看,公司在美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速正在逐步下调至40%以下,而亚洲的收入却一直保持60%的高速增长,欧洲最近的收入增速也在回升至33%左右。
由于3D打印诞生于美国,在美国发展20多年以后,第一波的尝鲜需求可能日益饱和,未来渗透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更高性打印设备和耗材对3D打印应用边界的拓展,以及与云制造相关的商业模式的再创新。但亚太地区市场规模正处于从无到有的扩张阶段,未来有望保持60%以上的高速增长;同时,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具有极强工业基础的欧洲也有望成为美国之外的另一重要增长极。
图7:欧美地区是3D打印机的主要市场
图8:截至2012年底的工业级3D打印机存量结构
未来几年3D打印市场的增长的逻辑主要有三个:
一是通过技术进步和产业竞争改善性价比。正像在前期有色中期策略报告《深加工的时代》中所述,3D打印成型工艺、打印耗材和设计程序、外设这三大要素的螺旋式创新是3D打印不断提升性价比,扩大应用领域的原动力。
性能方面,虽然当前3D打印概念风起云涌,但真正在现实的应用中,无论在工业领域还是民用消费领域,以上三大要素的配合远未到达理想状态,需要改进的地方还非常多。三要素联合改进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慢,但极有可能会被几个关键环节上的突破所刺激,形成类似Iphone一样的杀手级应用,从而加快渗透。事实上,在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3D打印产业来看,竞争强度增强将会使这一过程逐步提速。
价格方面,由于3D打印设备和耗材在终端制品的成本中占比相当大,未来设备、耗材成本的降低将逐步提升3D打印的经济性。事实上,随着技术进步和3D打印设备生产商的竞争,打印机均价已从2001年接近12万美元降至8万美元,降幅约1/3,而2010年以来的价格上升则是由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兴起使得对设备的性能要求提升所致。
二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市场将被激活和快速增长。正像前文所述,亚太地区是3D打印的洼地,尤其是中国的3D打印市场很可能被激活并快速增长。目前国内3D打印产业的现状是技术领先,产业化不足,高端金属耗材紧缺。但看好其发展前景,一是国内的技术基础扎实,随着关键技术瓶颈和成本高昂的难题逐渐解决,下游应用的性价比将逐渐改善;二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前所未有,三是企业间合作逐渐加深,四是3D打印概念的热潮客观上为下游应用推广和资本支持提供强劲推动。
三是商业模式的进化。随着互联网云制造、物联网的生态越来越成熟,3D打印分布式制造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变成现实,大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3D打印方面的创业、融资以及设计程序的交易,物流也会把成品送到用户手中。商业模式的进一步创新将会使3D打印渗透率进一步提升。
具体到国内3D打印的产业链环节,当然看好各个环节的初期发展,但更加看好高端打印耗材的中长期发展。在打印设备环节,国内企业诸如太尔时代、湖南华曙等,虽然在技术上有一定优势,目前销量也取得了令人兴奋的成绩,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欧美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有先发优势,国内企业在性能和成本上将面临较强的竞争,二是随着国内各地方政府掀起上项目、建产业园的热潮,3D打印设备很可能变成红海,虽然相关企业在政府扶持下会迎来从无到有的快速扩张,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未来这一环节的盈利性可能会整体下降。
未来更具机遇的可能是为3D打印设备提供关键零部件的、具有技术壁垒的企业,比如在激光发生器、
三维建模、激光熔覆等关键技术上有优势的大族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