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与普通机床有所不同,不仅要考虑夹具、刀具、切削用量等常规工艺的选择,更要考虑对刀点、编程原点等设置,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
以图一所示的轴类零件为例,要在数控机床上完成此单个零件的车削,首先要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工艺方案。
常见的工艺方案有两种,分别为表一和表二。
表一
|
工序名称及加工程序号 |
工艺简图 |
工序号及内容 |
刀具号 |
备注 |
1 |
车工件右端内腔及车外圆ф39*50(工艺要求) |
|
1、钻孔 |
|
|
2、车端面 |
1# |
|
|||
3、车外圆 |
|
|
|||
4、锁ф18孔 |
2# |
|
|||
5、螺纹内孔 |
|
|
|||
6、切内槽 |
3# |
|
|||
7、车内螺纹 |
4# |
|
|||
2 |
车工件左端外形各栏尺寸及内腔各孔尺寸 |
|
1、钻孔(接通) |
|
|
2、车总长 |
1# |
|
|||
3、车ф29*45外圆 |
|
|
|||
4、切外槽 |
5# |
|
|||
5、车外螺纹 |
6# |
|
|||
6、镗ф18孔 |
2# |
|
|||
7、镗ф20孔 |
|
|
|||
8、镗内锥孔 |
|
|
|||
3 |
车ф30及外圆弧 |
|
1. 车ф30外圆 |
1# |
三爪装夹处需用内螺纹专用夹套,右端用专用外螺纹闷头,顶持 |
2、车ф34*ф30*10外锥 |
|
||||
3、车外圆弧 |
|
||||
|
|
表二
一、
1、车工件左端面
2、车工件左端外圆弧至工件总长的1/2处
3、车工件左端内腔
二、
1、车工件端面至总长尺寸
2、车工件外形与原外圆弧相接
3、车工件右端内腔[yao_page]
一、夹具和工件装夹方法的比较
比较两种工艺方案,在夹具选择方面,都选择了数控车床上的最通用的夹具——三爪卡盘。但是,方案一,除了使用卡盘,还采用了顶尖,为一夹一顶的方式,采用此方式,必须预先车削辅助夹套(如图);方案二,不需要辅助夹套,可省下车削夹套的材料和时间,但是,在调头装夹后,只装夹了工件的很短的一部分,对于像本例中比较细长的轴类零件的车削,存在装夹不安全的因素,并且由于装夹不可靠,还会引起工件同轴度的误差,造成废品。
因此,尽管方案一较为烦琐,但是,装夹可靠,并能保证此细长轴类零件的同轴度要求,在夹具的选用中,方案一较合适。
二、刀具的选择及对刀点、换刀点的位置。
1、刀具的选择
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加工时对刀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刚性好、精度高,而且要求尺寸稳定、耐用度高、断屑和排屑性能好,同时要求安装调整方便,满足数控机床的高效率。本例中,两种方案采用了类似的刀具,分别为:
1号刀? 大偏角刀? 如图
2号刀? 镗刀
3号刀? 内切槽刀
4号刀? 内螺纹刀
5号刀? 外切槽刀
6号刀? 外螺纹刀
1号刀为大偏角刀,分别用来车削端面,外圆及圆弧,采用较大的副偏角,可以避免连圆弧时产生过切现象,但是在两种方案中,方案一中间连续的圆弧在一次车削中完成,能保证圆弧的光滑连接、方案二中间连续的圆弧通过调头车削来完成,接刀处会产生明显的接刀痕迹,相比方案一有所欠缺。
2号刀为镗刀,用于内孔的加工,由于工件的孔较深,且直径小,对于镗刀的要求较高,故采用了切削刃口(刀夹)位置在镗杆直径为1/2处这样处理,可增大镗杆的直径,从而提高镗刀的刚性。
3号刀内切槽刀、4号刀内螺纹刀、5号刀外切槽刀、6号刀外螺纹刀,方案相同。
2、对刀点、换刀点的位置。
工件装夹方式确定后,即可通过确定工件原点来确定工件坐标系。如果要运行这一程序来加工工件,必须确定刀具在工件坐标系开始运动的起点。程序起始点或起刀点一般通过对刀来确定,所以,该点又称为对刀点。在编制程序时,要正确选择对刀点的位置。对刀点设置原则是:(1)便于数值处理和简化程序编制;(2)易于找正并在加工过程中便于查找;(3)引起的加工误差小。对刀点可以设置在加工零件上,也可以设置在夹具或机床上。在本例中,两个方案均运用了工件右端面与轴线的交点作为对刀点,完全符合对刀点的设置原则,对刀点都处理的较好。而换刀点的选择,以换刀时不碰工件或其他部件为准,两方案均选在了离对刀点x、z方向分别为100,100的位置,处理也较好,纵观夹具和刀具的选择,方案一的方法对于保证零件精度较为有利,方案二容易造成装夹不安全,同轴度严重超重,外圆弧接入处痕迹明显等问题,较难达到零件加工要求。因此,采用方案一较合适。
上一页 1 |